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公職人員下班送外賣,為啥爭議這麼大?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近日,四川遂寧公職人員孫先生利用業余時間送外賣引發爭議。據報道,他經本單位批准同意後兼職送外賣,平均每天送3個小時,一天能賺100多元。


公職人員跨界當外賣員,身份反差引起大眾好奇和爭議。有人認同:靠雙手掙錢值得尊重;有人質疑:捧著“鐵飯碗”不該擠占外賣員的生存空間;有人憂慮:會不會影響本職工作。

眾說紛紜背後,有兩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:公職人員搞副業,為啥爭議這麼大?這一現象又折射出怎樣的社會現實與管理難題?


當公職人員穿上騎手服,穿梭於街頭巷尾,輿論最先炸響的是一句質疑:公職人員收入穩定,為什麼還要兼職送外賣?

有網友說得更直白:古人尚且懂得“伐冰之家不蓄牛羊”,而這位享受著穩定保障的公職人員,卻跑來和靠送外賣養家糊口的人搶飯吃,還美滋滋地分享送外賣很愜意,香甜地“吧唧嘴”,這不是刺痛低收入勞動人群的心嗎?

在大眾認知裡,公職人員每月工資准時到賬,福利待遇齊全;而反觀外賣騎手,風吹日曬,多跑一單才有多一點收入的可能。在這樣的職業反差下,“公職人員兼職送外賣”極易被解讀為“既占著體制內的好處,又來擠壓低收入群體的活路”,公眾敏感的神經自然被狠狠觸動。

但也有人提醒,當我們拋開情緒,深入公職人員群體內部,會發現大多數公職人員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不差錢,特別是基層公職人員,一旦突如其來需要用錢,僅憑工資收入也同樣捉襟見肘。

還有人擔憂公職人員兼職會擠占全職騎手的訂單,加劇行業競爭。孫先生日均送3小時外賣賺百元,在龐大的外賣市場需求面前,確實微乎其微。但公眾的邏輯是,一旦大量的公職人員效仿,個體嘗試演變為群體行為,或許真會擠壓外賣員的生存空間,這也是爭議背後,大眾擔憂的“公平失守”。尤其當社會就業壓力較大時,這種擔憂的情緒變得更容易被某一件事挑動起來。

說到底,靠勞動掙錢本身沒錯。但“公職人員”這個身份,讓兼職從“個人選擇”變成了“公共議題”。




一名外賣員正在送外賣。圖源: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




當然,除了“公職人員為什麼要去送外賣”,人們還關心“公職人員能不能送外賣”。本質上,這是對“公職人員職業邊界”的追問:副業與主業的界限在哪兒?公權與私利的紅線在哪兒?

怕耽誤工作。有人擔心:心思都花在“外快”上,本職工作還能幹好嗎?這種顧慮很正常,任何職業都該守住“主業優先”的底線。畢竟,他們的工作連著政策落地、連著群眾冷暖、連著急難愁盼。所以,兼職的前提必須是“把本職工作幹到位”,這是基本的職業倫理。

怕公權私用。公職人員和普通勞動者最大的不同,在於他們是公權力的行使者,哪怕下班了,“某某單位工作人員”的身份也不會消失。如果有人借著“兼職”用職務便利謀取私利,又該如何監管?

公職人員搞兼職,關鍵就在於:合法合規、不碰權力、不礙主業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明確,公職人員開展副業需嚴格遵循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》和《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條例》等相關規定,並結合所在單位的管理制度及副業性質綜合判定。

下班搞兼職究竟行不行,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。比如寫稿賺稿費、做體力勞動、種點農產品,這些“純靠本事、不沾權力”的兼職,做好報備,做好時間管理,自然可行;但如果是掛證取酬、借“理財”名義違規圈錢、違規從事有償中介活動,哪怕在下班時間,也絕對不行。
點個贊吧!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5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58 秒